利用政府政策尋找股市主流板塊
admin
在經濟處于復蘇和反復之時,政策往往是主流板塊、主流熱點的催化劑。投資的方向、資金的流向需要到有政策支持的地方去。市場上的各大主力都是如此,只是根據各自不同的風格,尋找不同的政策支持的行業和題材板塊罷了。
每一輪經濟危機都是創造性的破壞,舊的方式被打破了,新的方式會建立起來。中國經濟粗放式、重量不重質的的增長模式不可能持續下去,需要結構轉型,需要拉動內需來實現經濟的發展。“十二五規劃”的出臺,就是在政策上明確了這種方向,也暗暗地告訴股民,在股市中應該投入到哪些板塊中去。“十二五規劃”的政策是最好的股評師、最好的投資顧問,只是很多參與者還無知無覺的,等到這些板塊都漲到天上去了,才醒悟過來,但為時已晚,那時候的買入,往往是接下對政策先知先覺者的籌碼。看看中小板、消費板塊和大盤走勢對比圖,就知道政策對于投資的重要性了。
如圖6-8所示,上面數值高達8000多點的是2010年11月份中小板綜合指數,它是從2008年年底的2000多點漲起來的,而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,中小板綜合指數的最高點才只有5000多點。面對這樣的漲幅,我們不得不說是一輪大大的結構性牛市,不過大多數人平時過于關注上證指數,被低迷的上證指數所蒙蔽,錯失中小板的系統性機會。


在2010年的市場板塊輪動中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醫藥、節能環保、高端裝備制造這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輪番炒作,投資者在這些政策扶持的板塊中進行買賣,那賺錢的概率應該說是大大的提高。這些板塊、題材是游資私募的最愛,這其中的很多黑馬就是他們炒作起來的。風格偏好做成長性股票的公募基金,也大量買入了這些個股。
還有一個政策大力倡導的板塊就是大消費板塊,大消費的行業有醫藥、酒飲料、商業零售、服裝家紡,這些板塊符合我們經濟發展趨勢,符合政策的導向,有業績的支持,是長期牛股的發源地。偏好這些板塊的主力有部分公募基金,部分陽光私募基金。比如,筆者所在的陽光私募基金大部分重倉的股票就是這些有核心競爭力、有品牌的大消費類個股。
除了這些板塊,一段時間會出臺一些政策,而這些政策就有可能成為市場上的熱點。比如2009年年末和2010年年初的區域振興計劃政策,使海南板塊、新疆板塊、西藏板塊當中的股票炒作得如火如荼。又比如2010年年末,高鐵概念的個股、中央第一號文件水利概念的個股,都被市場主力挖掘出來,在當時大盤下跌的局面下,走出壯麗的獨立行情。對政策的挖掘操作,是游資私募最為擅長的,這是值得我們普通股民學習的地方。